我站在中科全程聯(lián)考培訓學校的走廊,看著學校榮譽墻上貼滿的錄取捷報,手指輕輕撫過那些令人向往的高校名稱。三個月前,我還是普寧華僑中學里那個對著數學試卷發(fā)愁的香港籍高三生,此刻手中的模擬卷上鮮紅的"102分",正見證著這場蛻變的奇跡。
去年金秋十月,我和父母輾轉于珠三角的聯(lián)考培訓機構之間。當走進中科全程的校園時,老師辦公室里整齊擺放的教案吸引了我的注意——每份教案都像精密的作戰(zhàn)計劃,標注著不同學生的知識盲區(qū)與提升路徑。教務主任展示的"一生一策"檔案讓我震撼:原來聯(lián)考培訓可以精確到每位學生的作息時間管理,甚至細化為每位學生的薄弱知識板塊的突破方案。
數學老師馮老師的教學模式非常生動,我特別喜歡。兩個月間,我的數學成績從46分到突破百分大關,那些曾讓我畏懼的數學符號,如今都化作了通往理想的密碼。
最讓我驚喜的是地理學科的逆襲。因我在高二選科時候并沒有選擇地理,但我選擇聯(lián)考,面對著可以說是零基礎的我,地理劉老師為我另辟蹊徑,用獨創(chuàng)的"地圖記憶法"將枯燥的數據轉化為生動的故事,讓我把知識點一點一點吃透,天知道他花了多少心思!
當第一次月考地理拿到70分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老師交給我的知識早就在不知不覺間印刻在腦海。接下來還有時間,老師說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這里,時間以分鐘為單位被重新定義。清晨六點半的早讀課,總能看見班主任捧著保溫杯等在教室;晚自習結束后的課室仍然亮著溫暖的燈光。全封閉的校園里,電梯直通的教學樓、飄著煮飯香氣的食堂、四人間的宿舍,構建起純粹而高效的學習生態(tài)。
春節(jié)假期過后,學校為我們準備了開年紅包;元宵節(jié)那天,學校還為我們舉辦了元宵燈謎活動,熱乎乎的湯圓吃到嘴里,暖在心間。元宵節(jié)那天晚上,我在籃球場上抬頭望天。星星看似散落銀河,實則被引力編織成璀璨星座。就像此刻埋頭苦讀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中科全程的引力場中,循著專屬的軌道奔向理想的星空。五月考場的鈴聲即將敲響,但我知道,這段用汗水澆灌的備考歲月,終將成為青春星空中最亮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