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人員懂得技術內容的好處
①有助于了解物料的成本結構和交付時間,不被供應商“忽悠”。
了解了物料的采購規(guī)范和相應的生產工藝,包括關鍵的原材料規(guī)格、大小和重量,相應的制造工藝的時間和人工作業(yè)時間,結合生產過程中的合格率數(shù)據和行業(yè)的平均利潤率,再加上一些成熟的成本分析工具,就可以大概推斷出物料的成本結構。掌握了物料的生產過程及相應各個工藝過程的時間,結合原材料的采購時間和物料的運輸時間,就可以得出正常的交付期。同時,熟悉物料的工藝過程,特別是瓶頸工序(包括檢測工序)的過程和產能,就可以推測出供應商的產能和每天的產出數(shù)量。
有了這些數(shù)據和知識,通過分析,就能得出物料大概的成本和相應的產能、交付時間數(shù)據,在與供應商進行價格談判、催促其交付時做到胸有成竹,也讓工作變得更加主動。
②有助于了解物料的質量判定和驗證過程,不被公司內部技術人員“否定和忽視”
采購人員可能都清楚,采購部在公司內部不得不和兩類工程技術人員打交道,一是質量人員IQC,二是負責新物料的驗證工作(qualification)的研發(fā)技術人員。前者通常對所到的物料的是否達到質量標準掌握生殺大權。如果采購人員不懂物料的檢驗標準及質量控制,IQC的一句“質量不合格,退貨!”將會讓采購人員費盡周折。而后者則對采購部門引入的新供應商的新物料或者老供應商的新物料的驗證工作掌握關鍵話語權。如果采購人員不懂驗證流程和測試方法及時長,后者的一句“這個驗證需要4個月”則會讓采購人員計劃的成本節(jié)省受到重大影響。有時驗證時間的拖延,甚至可能讓原來的成本節(jié)省金額化為泡影,最終影響采購人員的工作績效。
相反,如果采購人員了解物料的質量標準和檢測手段,就可以和質量人員深入探討物料不合格的地方在哪里,是否有誤判,檢測的手段和設備有沒有問題等各自可能導致質量檢驗不合格的可能性,讓質量人員做到謹慎細致。
即使物料確實被判定為不合格,采購人員還可以和質量人員一起檢討,是否檢測標準過于嚴苛,甚至可以和相關的內部人員一直來探討能否放寬檢測的標準,避免標準過嚴導致不必要的成本。如果最終確認確實是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采購人員可以和質量人員一起,幫助供應商進行質量改進工作,確保供應商后續(xù)提供的物料達到質量標準。
與此同時,采購人員掌握了物料的應用環(huán)境,就可以大致知道新物料的驗證工作需要多長時間,各個測試需要怎樣配合,測試工具是否足夠,等等。這樣,采購人員就可以和技術人員一同制定合理的驗證計劃,讓新物料的驗證工作變得可控,從而更好地計劃和實現(xiàn)采購承諾的成本節(jié)省目標。
③采購人員通過自身知識的積累,提升了自己的專業(yè)技能。
通過相關物料、行業(yè)知識的學習積累,采購人員就會對越來越多的行業(yè)有更較深入的理解,在與內部和外部人員的交往中變得更加自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
從哪里可以學到這些技術內容
①向公司內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
工程技術人員和使用部門對物料規(guī)范、相應技術標準、檢測手段等知識有天然的儲備優(yōu)勢,采購人員可以對相應的文檔進行前期的研究和學習,有問題可以虛心向內部的技術人員請教,包括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進行學習探討。一般而言,工程技術人員是樂意向別人證實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的,這給采購人員的學習提供了天然的基礎。事實上,有的公司還鼓勵內部相互學習,主動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分享,采購人員可以積極參與到這樣的培訓和分享當中。
②向供應商學習
供應商是采購部門的資源,因此采購部門要善于利用供應商資源。通常供應商的工程技術人員、市場營銷人員和一些資深的銷售人員,對其產品的設計、生產、檢測、質量控制、市場地位等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有些人員甚至對產品有著很深的感情。為了證明其產品的優(yōu)越性,他們會努力展示其與市場上其它產品的長處,包括其設計理念、獨特的工藝過程、質量保證方法等等,采購人員要珍惜機會,多參觀供應商的工廠,多學習供應商的相關的技術文檔,多和工程技術人員交流,逐步積累相應的知識。
③自我學習
學習最終得靠自己。通過網絡、書本來掌握初步的產品技術知識,通過公司內部人員和供應商進一步增加專業(yè)技術知識儲備,但關鍵是將各種渠道獲得的知識進行整理、提煉,并加以印證,變成自己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④參加專業(yè)組織和行業(yè)會議
在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后,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專業(yè)組織,如專業(yè)協(xié)會,或加入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團、俱樂部等,并參加一些行業(yè)的技術會議和展覽,通過結識更多的專業(yè)人士,進一步了解物料所在行業(yè)的技術知識、市場動向等,從而更加全面的拓展自己的視野。